为宣扬国防知识,提高公民的国防意识与爱国意识,寒假期间,计算机学院爱国宣传教育宣传部实践服务队前往柳园街道奥森社区进行国防知识宣讲活动。
一、从"旁观者"到"参与者":打破认知壁垒
在社区宣传站布置展板时,实践队员们系统学习了《国家安全法》《国防教育法》,发现日常生活中诸如随手拍军事设施、不当网络言论等行为都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在宣讲会上,退役复学大学生分享的边境戍边经历,其被高原紫外线灼伤的脸庞照片令全场动容,让大家深刻意识到和平背后是有人在负重前行。
二、当迷彩绿遇见青春红:实践中的多维碰撞
在国防知识宣讲中,实践队员设计"军事密码破译""战地救护体验"等互动环节。小学生写下"长大后我也要保护祖国"的话语,大学生军事社团用VR技术还原长征场景等,彰显新时代国防教育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网络安全工程师现场演示 “手机充电桩窃密实验”,让民众直观感受到国防安全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到国防无小事。
三、象牙塔外的精神觉醒:青年责任的重构
宣讲现场,抗战老兵颤抖着抚摸勋章,回忆当年“饿着肚子打鬼子、绝不当亡国奴”的经历,令实践队员反思当下部分大学生 “躺平”“摆烂” 心态背后精神防线的松懈。队员们意识到,学习芯片技术、参与乡村振兴、传播正能量等皆是国防的体现。此次宣讲让队员们感受到老兵的爱国情怀,也认识到国防教育向地方机构扩散的紧迫性。
四、从实践到日常:构建青年国防教育新范式
此次实践活动形成了三个认知坐标系,涵盖时间、空间、主体维度。作为当代青年,实践队员们积极探索"朋辈教育+新媒体传播"的新路径,在校园建立"国防教育兴趣工坊",开发"剧本杀"国防主题游戏,把军事理论课与红色研学相结合,让国防教育既有仰望星空的理想,又有脚踏实地的温度,使国防知识以更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
此次实践活动的成功开展,在实践队员的心中种下了成长的种子,队员们在社区宣传国防知识,教导儿童,构筑起新时代的 “青春长城”,为守护国家安全贡献重要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