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了解东阿县乡村振兴模式,深入探讨东阿县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作出的卓越贡献,2月10日至2月11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乡启未来”社会实践调研团队于聊城市东阿县“沿黄九品·品品连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的重点村——郭口、艾山村开展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郭口村: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展新颜
2月10日,实践队员们走进郭口村,深入调研其“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亲身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在调研过程中,大桥镇毕庄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兼郭口网格党支部书记郭怀生详细介绍了郭口村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他强调,郭口村紧抓“沿黄九品·品品连乡”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的机遇,通过多元化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了从“0业态”到“N业态”的华丽蜕变,为村庄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显著提升了村庄的居住环境和村民的生活水平,让广大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和喜悦感。
豆腐工坊映黄河,文化传承添动能
实践队员们还参观了郭口村的特色产业“黄河豆腐工坊”,深入了解了郭口村乡村振兴的独特模式。这里以豆腐制作非遗技艺为核心,融合农耕文化研学、豆腐宴体验等项目,成为了黄河岸边的一颗璀璨文旅明珠。工坊负责人介绍,郭口村通过“豆腐工坊”“林下乐园”等项目,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有效带动了村民就业增收。同时,郭口村以“农文旅融合”为纽带,将豆腐文化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开发研学课程、打造“黄河剧场”文明实践阵地,既激活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动能。
村民点赞振兴路,生活改善信心足
在郭口村,实践队员们还深入村落,发放调查问卷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交流,实地了解乡村振兴项目为村民带来的实际收益。调研结果显示,乡村振兴不仅为村民带来了经济收入的增长,还显著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丰富了文化生活。许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创业,为乡村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村民们对乡村振兴的成果表示高度认可,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艾山村:艾草飘香,文旅融合谱新篇
2月11日,实践队员们从郭口村出发,沿黄河大堤行驶,来到了“沿黄九品·品品连乡”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另一端——东阿县铜城街道艾山村。通过参观调研艾山村史馆,实践团队了解到,艾山村依托黄河生态资源与艾草文化,成功打造了“九顶莲花艾”助农品牌,构建了种植、加工、体验、旅游全产业链,带动了400余亩艾草规模化种植,年均增收近万元,惠及300余名村民。同时,艾山村借力“公路+文旅”发展模式,建成了艾山文化廊道,串联牡丹观光、黄河民宿等业态,年均吸引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万元。曾经的“空心村”如今已蜕变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从郭口村的豆腐飘香到艾山村的艾草飘香,从文化铸魂到产业兴农,本次社会调研实践让实践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基层的智慧和力量,也深刻体会到了祖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远意义和基层创新的磅礴力量。郭口村和艾山村的振兴之路将为更多的村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大潮不断向前推进。
(审核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