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团工作» 实践活动

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开展“商都探企,开源新途”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号召,拓宽企业人才引进渠道,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2月6日至8日,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商都科创行”实践队赴河南省郑州市开展“商都探企,开源新途”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开源中国公司,深入探访与交流,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为学生就业开辟新路径。

  开源探中国,交流促提升

  2月6日至2月7日,实践团队前往开源中国公司,把握市场最新行情,探索人才培养新路径。到达开源中国园区后,实践团队参观开源中国的办公区域,了解企业的发展历程、组织架构以及业务范畴。园区负责人王鑫茹介绍道,开源中国作为国内知名的开源技术平台,致力于推动开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代码托管、项目协作、开源咨询等全方位服务,涌现大量优秀的开发者资源和创新项目,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和高效的运营模式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参观结束后,实践团队与王鑫茹进行校企合作交流会。王鑫茹详细介绍了公司的人才需求情况、招聘标准以及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期望,希望通过与高校的合作,提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共同打造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队伍。实践团队成员代表孙有恒针对学院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规划,指出近年来学校不仅对人工智能专业学生作为主修课程,其他专业也开设了基础的人工智能课程,以确保广大学生群体能够接触到这一前沿技术。在深入的交流中,双方一致认为高校与企业间合作潜力巨大,在举办相关主题的比赛或培训活动方面达成合作,能够更好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以赛促合作,互鉴共成长

  为通过赛事合作这一桥梁,强化双方联系,共同促进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2月8日,实践团队成员吴宜柯与负责人就企业与高校联合举办比赛或活动进行了深度探讨。吴宜柯向王鑫茹详细阐述了学校对教育部学科竞赛名录的高度重视及对高级别赛事的大力扶持,着重指出学校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实践平台,期望通过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王鑫茹则强调需注意到企业类赛事与学科竞赛之间的差异,在企业类比赛时应明确目标群体与比赛规模,注重考察参赛者的实际开发能力,确保赛事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她结合自己的相关工作经验,提出了极具价值的建议,如在运营策略上,要依据预算和资源灵活调整,以保障活动的顺利实施;也可以通过设置奖项、提供实习机会等途径,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投身比赛,进而推动企业与高校间的深度合作。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深入了解了开源中国的创新成果和产业布局,明晰信息技术行业发展趋势。未来,学院将围绕相关领域进一步优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校企合作育人机制,为促进国家的科技创新贡献力量,持续为国家的信息化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审核 杨磊)